文章
AI和大数据的落地给安防打了一针强心剂,随着5G商用启动,安防前景备受看好。
5G+监控摄像头,带来更舒适的智能家居体验
5G技术对于各产业变革的意义不言而喻,从5G与安防产业融合来看,先部署应用的无疑是高清视频监控应用。
安防产业主要包括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智能门禁、周界报警等等,其中视频监控是整个安防领域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体量占比达49%。而且,安防其他子系统基本需要与视频监控系统相结合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功能作用。重要的是,视频监控涵盖了整个安防产业当中主要的数据传输以及边缘端链接环节,5G显然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来。而边缘端的5G+监控摄像头无疑是安防产业的落地切入点。
与此同时,在安防产业落地应用的过程中,民用安防的需求正在呈线性增长,尤其是AI摄像头需求发展初露峥嵘,被业内认为是智能家居的新风口。在4G时代,智能家居产品常常受限于带宽资源、网络资费、信号干扰等因素,不同家庭的家居空间、居住面积、空间布局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信号的覆盖传输,为消费者所长期诟病。5G网络能稳定承载更多的设备连接、传输更大的流量,智能家居反应会更加迅速,从而带来更流畅优质的使用感受。
监控使用场景升级,让黑夜出“彩”成新需求
视频监控作为安防系统重要的防范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公安部权威数据统计:接近70%的犯罪发生在夜间时段,晚上7点到次日凌晨5点是不法事件的高发期,黑夜成了罪犯份子的天然保护伞,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了现有监控摄像机夜视画面效果堪忧的问题,不仅降低了破案效率,同时也弱化夜间视频监控对不法分子的威慑作用。
随着人脸识别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种人脸智能应用场景也日渐成熟,治安管理逐步走向智能化。黑夜中光线不好、活动人员少、摄像机看不清人脸等原因,都成为了不法事件高发的诱因。日益成熟的人脸识别技术,是否可以在夜间持续发挥作用?AI智能摄像机是否可以在超低照度下实现全彩监控,是否可以在不被嫌疑人注意的情况下抓拍到人脸,甚至在黑暗下做人脸追踪和安全预警呢?
据介绍,双图像传感器分别感知色彩与亮度,图像融合后,可以实现微弱光照环境下的彩色视频输出,无需借助暖光灯补光即可还原现场画面的色彩及细节,双摄像头会根据现场环境进行学习校准。同时,在摄像机本地即可实现人形、车形检测、越界告警与区域入侵告警等智能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告警信息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帮助用户实现智能化的安全管理,主要定位于高端用户或对夜间拍摄效果有较高要求的用户。
监控摄像头数量激增,形成对云存储的新一轮挑战
大数据时代加速来临,各种数据浩如烟海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膨胀。IDC和数据存储公司希捷发布的《数字化世界—从边缘到核心》报告显示,至2025年,全球预计新增数据总量将从2018年的33ZB增加到175ZB,而视频监控录像将成为主要增长动力之一。随着全国各地智能安防建设的推进,视频监控数据的飞速增长形成了对云存储的新一轮挑战。
随着智能安防行业的发展,行业监控的需求越来越侧重垂直化和个性化,对于云存储来说是挑战但也是机遇。除了面向toC的家庭和小微企业用户,有的企业已经针对toB项目提出了完整解决方案,支持行业设备的快速接入和使用。面对更高安全性的监控要求,比如海康提供的萤石云存储已经可支持24小时连续云录像方案。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5G商用的不断推进,民用安防产品尤其是AI智能摄像头的需求不断提升,成为智能家居一道新风口;与此同时,对云存储以及夜间实用性等关键技术的需求形成了新一轮挑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智能摄像头将让黑夜的犯罪者无所遁形,为城市以及家居安全保驾护航。
人工智能 生成合成内容 标识办法
中安协 数安委 行业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