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安防科技助力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

安防科技助力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17浏览:1806
安防 考古 文物保护

      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陕西西安江村大墓、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等3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的考古发现。这也最终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位置所在,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

  汉文帝作为西汉第三位皇帝,和其子汉景帝一起开启了文景之治,其墓葬群的考古发掘对于整个西汉历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强调了要进一步提高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而考古作为文物保护中的基础性、指导性工程,安防科技在考古现场的应用对其新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无人机技术

  在本次江村大墓的考古勘探中,无人机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无人机测绘具有方便灵活、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考古现场,通过高空拍摄的古迹图像数据,建立实物三维或模型数据库。在勘探过程中,便可以先一步确定遗迹全景和具体分布。尤其是在对于大型墓葬的考古发现中,有了无人机的帮忙便可以迅速且精准地完成测绘,在正式发掘之前先做到“心中有数”。

  水下机器人

  在我们往常的认识里,考古发现多位于内陆地区,从耳熟能详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到盛唐的另一个中心东都洛阳,都是考古发现的重地。但除了陆上之外,水下考古也是我国文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文保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在新时期要开展浙江、福建、山东等沿海重点海域水下考古区域调查。在这其中,水下机器人便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AI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从陆地突破到了“上可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的地步。近年来,我国水下机器人的应用也不断发展,曾先后多次成功完成自主水下机器人的北极科考任务。在水下考古之中,由于存在深度大、能见度低、作业环境恶劣等问题,由水下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便成了更好的选择。

  大数据综合平台

  在完成文物的考古发掘之后,考古遗迹的保护也是文保工作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重要环节。“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针对考古遗址要坚持考古先行、保护第一、融合发展、创新驱动,鼓励因地制宜创新大遗址保护管理利用体制机制。在这之中,大数据综合平台的建立便可以统筹规划遗址的整体保护和管理。

  以良渚遗址公园为例,综合视频管理平台的建立使得园区内部实现了全局性动态管理。同时无缝对接大数据预警系统和监测预警系统,对于遗址内部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实时上传,为大遗址的综合保护提供了基础。

  文保工作一直以来都与国家文化传承息息相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重大考古发现也不断引发广泛热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每一次重大考古发现都意味着历史从我们读过的课本中,真正走入了现实。而在这其中,科技的发展和安防技术的应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要想促进科技考古进一步的高水平发展,还需灵活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多管齐下。

行业资讯
编辑精选 MORE >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规范人工智能发展
—— 2025/3/27 9:00:11

人工智能 生成合成内容 标识办法

中安协数安委发布中国安防行业数字安全建设与发展白皮...
—— 2025/1/13 10:31:01

中安协 数安委 行业白皮书

福建省公共安全防范行业协会

欢迎光临安防协会网站,您是第 118555 访问者

版权所有:福建省公共安全防范行业协会

备案号:闽ICP备20009725号-1

运营服务商:智慧城市网

联系我们

    • 地 址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软件园A区16座二层
    • 电 话 : 0591-87881123、88010789
    • 邮 箱 : hxaf.org@163.com

关注我们

找回密码

需要找回密码,请拨打电话或联系QQ

0591-87881123 8655209310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咨询电话

0591-878811230591-880107890591-87551833

服务号

订阅号